Sunday, July 29, 2012

度生与度死的佛教


度生的佛法是以活人为对象,让他们了解如何把佛法应用在生活里,这就是佛法生活化和人间化的写照。往生者临终的处理和超度,往往被人称为是度死的佛教。以前的佛教,都会被人冠上度的, 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往生了,我们才会到寺庙请师父帮忙超度。其他时候,佛法似乎用不着。这也不能怪别人说佛教是死人的宗教。根据三力法师的分析,在印度,佛 法会没落而被回教取代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佛化家庭概念被忽略。那个时期,印度的佛教比较重视出家修道,佛法没办法在在家居士方面扎得很好的基础和普及化, 也没办法有效的一代传一代的延续下去,所以佛教就在印度灭亡了。这也是为什么印度教可以在印度保持有一定的信徒而不灭。近代的太虚大师了解到只有生活化和 人间化的佛教,才会让佛教恢复以前的兴盛,也就开始提倡人生佛教运动。虽然当时还不是很成功,但往后的星云大师、印顺导师、煮云法师等的大力并且延续的提 倡,人间佛教概念才得以开花结果。

虽然人间化的佛教比较实际、受用,但佛教在度死方面也不能忽略,毕竟临终的关怀和处理也是佛化家庭的一环。难道我们佛教徒还须要请外面的南无佬斋姑来处理后事吗?这是很讽刺的。有位台湾的师父在课堂上,抛出这个争议性的问题,很多师父不敢帮信众处理丧事,因为担心被冠上南无佬或 度死的师父,但是出家人是佛教的宗教导师,难道就不应该以佛化的方式来处理丧事?虽然念佛法门的兴起,多少会有因助念团的成立来处理丧事,但是根据我所知 道的是那也只是限于将往生和往生后的十二小时内的助念,或只是其中一项超度环节。可能其他地方有不同,我不晓得。其实根据我观察,很多外面处理丧事的单位 (除了道家),诵经的内容,还不是佛经如药师经、八十八佛等。身为佛教徒的我们是否感觉有点遗憾?佛总出版的佛教徒生活手册也有谈到临终的处理,那请问谁 又会单独凭着手册而冒冒然来处理呢?事实上,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改善和必须做的地方。

我觉得每一区佛教会应该成立类似助念团的小组,负责处理丧事,从即将往生到出殡,乃至作七等, 一切的仪式都以简单和庄严的佛化方式来进行,当然要以不烧银纸、不杀生、诵经念佛和佛法开示为原则。这样不只是死者获得实益,死者家属也一样获益。这也可 以把佛法带到死者家属的每一个成员。助念团的成员不一定要有师父,在家人也一样可以。外道的丧事处理团不也是以在家人为主。助念团是不会收取任何处理费, 不过如果往生者的家属愿意随缘布施,那也无妨。

净空法师分享过一则台湾真实临终的故事。有一位老妇女在即将往生的前几天,召集所有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儿孙们,告诉他们说:我懂你们和我是不同的宗教,但是过几天我就要往西方极乐世界去了,我希望你们可以帮我念佛,送我一程。虽然她的儿孙们都不以为然,但是还是很孝顺的照着话去做。老妇女安祥的在儿孙们的佛号中往生,瑞相很庄严,感动了全家人。从那个时候开始,全家人都改信佛教了。

记得我父亲过世时,很想以佛化的方式处理丧事,但应该到哪里去找可以全权处理我父亲的丧事的佛教组织呢?其实,时常到各处佛教会活动的我,也找不着,可能 没有认真打听过。不过,有朋友介绍可以找某某师父,看他有没有这个时间,但是必须要包红包给他,费用是以几个晚上来计算。原来佛法已被商业化了,佛教也变 成可以以金钱来衡量了,心里非常感触正信佛教的没落。最后,我想我花不起这一笔钱,所以就放弃了,只是请佛学会的助念团来诵经两晚,斋姑则处理后续的最后 一晚和出殡。有点欣慰的是,一切还是以全素的的方式来祭拜,但是还是烧了不少银纸。真希望佛教会可以认真看待这个被人遗忘的关怀-临终的关怀。
杨子佑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