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ly 29, 2012

学佛的因缘,心得和分享



六年级时,经过学校电脑老师的介绍,我参加了周日启蒙佛学班。从此,我就跟佛法结下深深的缘。 本来调皮捣蛋的我变得乖巧,脾气也收敛了不少,因为知道这是不应该的,所以有人说学佛的小孩不会坏的确是有道理的。由于了解因缘果报的事实,我也变得比较 惜福,不会像小时侯般到处去浪费公物如水等。我的佛学老师过后还告诉我,说我在班上是最乖的一个,启蒙佛学考试的成绩也是最好的。

课堂上,老师很鼓励我们念佛,所以每晚,我都和姐姐在临睡前,静坐念佛。那时的夜晚,我都睡得很甜也很安详,我姐还说我睡觉时还微笑。我和蔡佳洋校长---佛学班老师的师徒缘就从当时开始一直到如今,我不时还会去拜访他老人家,请示佛法,解答疑问。 听说我们过去世曾经是父子关系呢。

从 小,我在比较迷信和对佛教有误解的环境中成长,亲戚朋友更视学佛人到后来肯定会出家,所以这也促使我发了心愿:我要以在家人的身份来护持和弘扬佛法,让佛 法达到兴盛,人人都有机会学习佛法;我尽量做好佛教徒的榜样,让人人觉得学佛是件美好的事,也不一定要出家;我也希望塑造一个幸福的佛化家庭,然后进一步 去推广佛化家庭的概念和经验。往后,这个愿也让一些师父们感到惋惜,因为他们觉得我很适合出家。我却觉得不管出家或在家,我都想(真得很想)为佛教和众生 做一点事,虽然我的能力很渺小,但是我的愿可是尽虚空,偏法界,因为我相信“有心,就有力;有愿就有行”。

一 年的佛学班让我受益很多。我升上中学后,佛教会里只有启蒙佛学班,没有更上一层如初,中或高级佛学班等,所以我的正式学佛因缘暂时告一段落。不过,鉴于在 我家附近没有佛教道场,所以我时常踩着脚踏车到很远的佛教道场去寻找经书。当时内心很渴望佛法,但是道场很遥远,不能时常亲近,而且经书也很难找。比较起 来,现在的人要学佛容易多了。那时,我时常是以书信方式,去“请”经书。我的第一本佛书就是《了凡四训》。

到 了中二,我到处参访道场的努力终于让我认识了琉璃精舍的真安法师。师父一开始就送我《法华经》,要我拜经和读经。那时我觉得《法华经》很难懂,刚好那时我 以前的佛学老师即将开讲《法华经》,师父要我去学习。就这样,一学就是六年多的时间,当中,我也看了不少大乘经典如《楞严经》,《净土三经一论》,《金刚 经》,《坛经》,《四阿含》,唯识书籍等等。如果以印顺导师的科判来划分,那么我的佛学会偏向唯识和空如来藏思想的两大体系。佛法果然浩瀚如大海,也很 妙,真是”不可说不可说”-非语言可以形容。那时就发个愿“要深入三藏十二部,智慧如海,?才无碍”。

佛 学老师的修行原则要求很高,对持戒更严谨,我受他的影响很深,也受益良多。举个例子,老师要求我们严格持守五戒,并减少到处去攀愿,多在家独处用功,多拜 佛(以几万拜为目标),抄写经文,诵念佛经,每天要做早晚课等。其实,也许很多人认为不苦不乐、或中道的学佛方式才是正确的,但我还是认为少许的吃苦是必 须的,不但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力,也让自己看清种种世间的真相。宣化上人的苦修真练,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,证严上人的慈悲济世,广钦老和尚和净空法师的老 实念佛,印光大师的“恭敬和真诚为学佛秘诀”等等佛门大德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和体会。我很赞叹,也很向往他们的种种行持和对大众的关怀。

由 于曾读了两年槟城佛学院的佛学函授班,慢慢的,佛经上的文字已经不难懂了,佛菩萨默默的感应更让我信心大增,对佛法更是毫不怀疑。学佛了以后,自己周遭环 境的种种如家庭开始起良好的变化,不想以前那样很复杂 ,“三天一小吵,五天一大闹”,没有“家”的感觉;如今我们一家人开始有一起吃团圆饭了,彼此关系都很好。这就是改变或改善命运的一个好例子,我就是靠改 变自己、学佛和念佛来改善我的家庭环境。

虽 然没有因缘在两千五百年前亲近佛陀本人,但是佛陀智慧和慈悲的言语还流传下来。从佛经中,依然感受到佛陀在对着自己说法,也为佛陀慈悲的教诲所感动。在中 学的岁月里,我也参与成立学校佛学会和推动佛学会的活动;在校外的佛学会,我也参与周日佛学班当起佛学老师,和佛学图书馆的管理。

到 了大学,我对于佛法有更深入一层的体会。当对佛法体验越多,越感觉到佛法的伟大,浩翰和真实,也就觉得自己显得很渺小。我开始深信一切所承受的都是由因果 和业主宰着,不会像以前一般一遇不如意事就怨天尤人。参与大学的佛学会,让我学习到人际关系、学会的行政管理、和如何接引初学佛者、如何奉献自己帮助别 人、如何去了解个人的感受和需要等等。这一切都是生活佛法化的写照。好惭愧,学佛这么多年,我还是没有办法完全体悟佛陀的知见和本怀 ;至于贡献更不用说了。

我 的老师要求我有高的世间学历,以便在现实的世界里,对佛教的影响会比较大。他也要我自己好好修持和钻研佛经,不须报读佛学院。可能他觉得学术上的研究只能 广不能深,更何况有一些从事经典研究的人,大多不是佛教徒,难免会断章取义。但是祖师大德们的注解都是从体证上说,所以会比较深,比较贴近佛陀的本怀,所 以我一直都是看宣化上人、净空法师、圆瑛法师、圣严法师等祖师大德的注解。 经验告诉我,虽然佛经很深奥难懂,但是多看几遍,慢慢就可以明白,而且每次读后的体会都不一样。 读佛经就好像直接从佛陀的口中得到开示,不必通过第三者(可能会有所偏差或断章取义)来了解。

在 大学生涯里,看到当地佛教会和大学佛学校友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能,由于和校友会比较有缘,所以就选择在校友会里打滚。当初校友会正处于冬眠状态,只 有三位理事在辛苦的撑着。秉者‘佛教靠我’的精神,我就发心加入,希望可以振兴校友会。如今,校友会会务开始走入轨道,理事成员也渐渐多了,和大学佛学会 以及其他校友会、佛学会等等的互动关系开始“热”了起来;虽然一路辛苦走来,很多人“进进出出”、注册局的百般刁难等等问题,但是现在看回校友会的发展, 心里还是有点欣慰。佛学老师说得对,如果你想去改变或改善一个佛学会的种种,你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,要有耐心和慢慢耕耘,不会很快看到成果。他老人家在大 山脚佛学会待了十多年,近几年佛学会才开始有良好的转变。看回校友会,这两三年来,我和理事们的用心和努力,校友会开始有一点点的成绩,未来非常乐观。我 在心里想,当因缘成熟时,我打算离开校友会,毕竟那儿不是我长期待着的地方,我的内心还是情系大山脚佛学会--我开始学佛的地方,那里的师兄姐正等着我毕 业回去一起帮忙。

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愿意继续待在佛教和学佛? 我 短的答案是六个字“为佛教,为众生”(套用印顺导师给证严上人的话)。意思是我是真的得到的学佛的益处和感应,我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得到;学佛是一种享 受,希望每一个众生都享受到,如是而已。 除了自己学佛(自利),也要通过技巧,方法和佛教会办的活动来接迎每一个人学佛,否则就太自私了(自了汉)。如果问起我的人生目的和意义是什么,我会说: “报四重恩(国家,父母,师长,众生),赎业,奉献自己为众生服务和推动佛教正法法轮”。世间里没有比这更真实和有意义,你认同吗?阿弥陀佛!

杨子佑合十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